我们就社会心理来观察应试教育。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社会的接纳与认可,需要他人的赞扬与认同,从这点来讲,人们会更多地追随社会大众共同认同的标准。在这样的标准体系下,进行相互比较和判断自我存在的价值。
中国的科举制度虽然已经废除了,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以学业判断人才的理念根深蒂固。我们国内大型企事业单位目前用人的方式和招聘政策更加确认了这一点。因此,学习成绩及读书读到了哪个级别,是社会认可和衡量个体价值的标准之一。那么学习成绩的衡量以及学位的取得靠什么呢?靠的是在应试中的表现。我们还看到,目前国内的考试制度,也的确做到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凭着考试成绩,可以决定是否能够进入教育资源更好的学校,是否能接受到更高等的教育,并影响到以后的从业等等。
在心理咨询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学生,对应试教育强烈不满又很矛盾。一方面他们抱怨自己和周围的同学就像学习机器;另一方面又要求自己努力,避免考试成绩落在别人的后面。因为他们要父母以他们为骄傲,要得到师长的赞许,要获得在同学中的尊严和威信,他们要的这些是符合人的心理需求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的,是青少年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目前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在应试教育中获得好成绩的学生,更有理由得到他们想要的这些。
在社会活动中,每个人都要确认自己的社会安全,社会安全除了社会人身、财产安全外,还有社会心理安全。人的社会心理安全感是通过与周围其他人比较,或得到自己认定的重要他人的接纳与认可,把自己归属于一个集体或一个阶层而建立起来的。目前考试制度的一整套设置,符合人们获得社会心理安全的需要和渴望,因此会使人们在心理层面上产生对它的依赖。
考试制度的存在是具有合理性的,孩子们在学习能力之外,非常重要的是他们是否具备面对现实、适应客观环境的能力,我们生活在“当下”,成长在“当下”,“当下”就是客观的生存和生活的环境,一个人的快乐来自于现实生活,成功也是源于现实环境里的拼搏和调整。在积极生活的同时,也要学习适应环境和接受现实的能力。
我们可以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和心态来对待应试教育带来的压力,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比如有的人努力适应,明确学习给自己带来的益处,发展自己的学习乐趣以缓解压力;有的人借助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学会了管理自己情绪的有效方法,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来迎接挑战。可以说,这些都是一种积极的适应性的调整。
考试制度的弊端需要革除,它的完善有赖于我们整个社会用人制度的调整和改造。应试教育这个教育理念是需要更新和发展的,但是,没有必要把考试和人生、成长、发展偏激地对立起来。没有什么可以证明不考试的人就是具有叛逆个性的人,抛弃了考试,在目前的人文环境中就会割裂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内心反而会产生缺失,无益于自身的成长。